第一卷 洞仙歌

+A -A

  天幕阴沉,狂风乍起,乌云四合,眼见的一场大雨将至。

   正此时,有二三十骑从西而来,风驰电掣,扬起了一路的沙尘。遥看时,早已是马惊蹄乱,疲惫不堪。再看时,那为首的是一位将军模样,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纪,青甲褐袍,面白微须,虽已是人困马乏,眉宇间却透出一股刚毅,举手投足颇有英豪之气。

   正行进间,见不远处丛林中红霭霭氤氲一片,这将军心中大喜,便调转马头,扬鞭指向前方的树林道:“众将士,随我赶入桃林暂避风雨!”众人听令,随其快马赶到桃林近前,便勒紧了缰绳,翻身下马,鱼贯而入。

   待众人进了桃林,只觉得酽酽的香气扑鼻而来。原来此时正是仲夏时节,熟透的鲜桃挂满了枝头。四下望去,附近也无村舍田亩,这桃林看来不像是有主家的样子。

   众人一连赶了十几天的路,日夜风餐露宿,此时早已是饥肠辘辘,也顾不得那许多礼节,纷纷叫嚷着爬树攀枝,去摘那香甜的桃子吃。不多会儿,众人手里便捧了三五颗,胡乱用野草树叶蹭一蹭,坐在树下大快朵颐起来。

   部将邓禹用衣襟兜了八九个熟透的桃子,颗颗皮薄个大芳香四溢,小心翼翼地兜过来叫那将军吃。众人正吃得痛快,那雨也就下了起来,只是淅淅沥沥、点点滴滴的,并无太大气势。

   此时云端之上,正有一位仙翁御风飞行。俯首见那烟雨朦胧的红粉间有一股紫气直冲霄汉,那仙长心中暗自惊诧,掐指算来已知前因后果,不禁颔首而笑,随即按落了云头。

   众人饱餐了一顿,或坐或卧,躲在树下避雨,懒懒散散地正在休息。忽然间,耳听得有婉转歌声由远及近,徐徐而来。歌唱道:

   “月上琼台,有清影迢迢。故人倚栏恨难销。卷珠帘,烦愁借酒浇,春来也、残花枝头落,春去也、百果枝头俏。

   是非多颠倒,因缘难料,恩怨情仇惹人笑。惜壮志难酬,再回首、此身已老。悲也罢、夕阳却正好,喜也罢、夜雨打芭蕉。”

   歌声由远及近,不多时便从树后转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叟,虽是竹杖芒鞋、粗布衣衫的一身朴素打扮,全身上下却甚是整洁,神态仪表大有仙风道骨的风姿。只见他一边口中朗朗吟唱,一边从容踱步而行。

   那将军听得他歌词之意境甚是高远,又见他相貌举止超凡脱俗,连忙招呼道:“阿翁,快来树下避雨!”说着便将他迎至树下,又将坐骑的马鞍解下,置于地上,恭请老翁来坐。

   待老翁坐定,那将军行礼道:“晚辈姓刘名秀字文叔,乃南阳人士。敢问阿翁尊姓?”老翁听罢微微点头,并不答话,伸手指一指那刚摘下的鲜桃道:“阿孙,取桃来我吃!”

   那刘秀便挑一颗上好的大桃,用衣袖擦拭干净,双手奉于老翁。那老翁也不客气,将桃子放进口中咬了一口,旋即扔在一旁,道:“不甜,不甜!”以手指指头顶道:“旁枝的那个又大又红,阿孙摘与我吃!”

   刘秀一愣,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见那枝头果然有个熟透的大桃,红扑扑的甚是喜人,于是踮着脚去摘,又细细擦拭一番后,递到老翁的面前。老翁尝了一口,又摇头道:“不香,不香!莫若枝顶的那颗,有劳阿孙再给我摘来!”

   众将士多是粗鲁之人,在一旁已看了多时,见这老叟挑肥拣瘦的甚是无礼,便一齐怒喝道:“这老儿有意戏耍将军,且吃我等一刀,看是甜也不甜,香也不香!”众人吵作一团,只有邓禹站在一边冷眼旁观。

   那刘秀心想:“这老翁仙风道骨,我亲见他冒雨穿林而来,衣裳却不曾有半点被淋湿的痕迹,即便不是得道成圣的仙家,想必也定非那山野粗鄙之俗人。他此番让我摘桃,无非是要试探我的品性如何,想当年那张子房尚能圯桥三进履,我何不效仿于他?便果真是他有意刁难,似他这等年纪,又有何妨!”

   想罢,他便喝退了众人,爬上树去摘桃。那桃树本就生了许多桃胶,此时又淋了雨,更加地湿滑无比。刘秀三次爬到半空,三次都滑落下来,看得众人心焦,而那老翁却只是在一旁抚须而笑。

   待到他终于摘了那桃,老翁却恼道:“错了,阿孙错了!并非这颗,却是那颗!”刘秀无奈,只得再次爬到树巅,岂料他一不留神两脚踏空,连人带那桃枝桃叶哗啦啦地一齐跌下树来,将右脚也扭伤了

 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 。众人忙上前去扶。

   众人正手忙脚乱间,不知何时,自打林中跳出一只梅花鹿来。那鹿足有一人多高,双角桠桠叉叉,毛色光鲜亮丽,实则雄壮非凡。众人见了,都不禁啧啧称奇。

   梅花鹿显然并不怕人,径直来到刘秀近前,将口中衔着的药草放在他的脚旁便转身离开,一眨眼又消失在丛林深处。

  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。那老翁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,道:“阿孙好福气,这鹿衔草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。”众人听了,忙将草药捣碎附在刘秀的脚踝,登时便消了肿止了疼。

   老翁又道:“阿孙摘的桃子都不中吃,且看老夫给你摘来!”说罢左顾右盼,伸手摘下一个鸡蛋大小、毛茸茸的青桃子递了过去。

   那桃尚未长成,青不溜丢的甚是不佳。刘秀不解其意,捏在手中看了片刻,不想失了礼数,只好道过谢,犹犹豫豫地放到口中尝了一尝。

   那青桃自然是又酸又涩十分难吃。他强忍着酸涩吃了半颗,便再也无法下咽,于是趁老翁不注意时,悄悄地将那剩下的半颗青桃丢进身后草丛里去了。谁知此时草丛中正匿着一只毛色雪白的小狐狸,将那半颗青桃连核带肉一口吞进了肚中。

   老翁看刘秀模样狼狈,摸着肚子又大笑了起来。笑罢,他便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交给刘秀,道:“真乃孺子可教也!文叔,此卷乃我太乙玄门九字真言之口诀及心法要略,今传授于你。你要勤加修习,日后对你大有裨益。待坐定江山之时,莫忘了保国安民,多施善政,否则我定不饶你!我之所言,你要谨记于心!”

   又取出一个锦囊,道:“自古贵人多磨难。此囊内有良策一方,如遇性命之忧时,可助你逢凶化吉!”语罢,那老翁便化作一道金光飞逝而去,弹指间已无影无踪。

   刘秀知道遇到了真仙真圣的指点,顿时心中又喜又慌,忙率众人俯首下拜,恭送仙翁离去。

   抬眼再看那天时,已是云开雨霁,红轮西坠。只见西方晚霞漫天,金光万道,与这桃林相互映照,如火般艳艳地连成了一片。

   天色渐晚,一行人只得在林中歇脚。当夜,刘秀便在篝火旁通宵达旦地研习那书卷,只觉卷中文字十分地艰深晦涩,故而不知不觉地读出了声来。岂料先前那藏在草丛中吃桃的小狐狸,此刻却也在聚精会神地听他诵读,并默记于胸。日后这一人一狐皆有大成,此是后话。

   刘秀一夜未眠,已将那帛书来来回回诵读了十余遍,不知不觉间东方渐白,鸟鸣啾啾,早已是清晨时分了。众将士尚在酣睡,鼾声如雷。正此时,忽听得哨探来报,新莽的三万追兵已至,距此地不足十里。

   一行人忙解了缰绳,将马匹牵出桃林。正待上马,刘秀只觉行走艰难,原来是连日赶路,又不敢脱靴休息,那靴中早已灌满了泥沙。于是他脱鞋倒土,足有四堆。

   待要离去时,刘秀转念一想,自忖那帛卷虽难如天书,但其中的造山填壑之法似小有心得,便心痒难耐,欲来试验一番。

   于是他口念真诀,道一声“起!”那鞋窼里倒出来的四堆土便拔地而起,变作四座大丘,虽无华山千仞之势,却也高达数十丈,巍峨耸立,直干云霄。看得众人不禁抚掌称妙。

   再说那躲藏在草丛中的小狐狸,自从吃了那半颗青桃,凭空增添了许多年道行。眼见刘秀一行人已走远,便化作一个白衣书生,出得林来。他见这四座大丘紫气萦绕,心知此处有贵人施法,乃是一处风水宝地,便筑穴修冢,造府建苑以为栖身之所。因其本是白狐所化,现如今又得了人身,故自称独孤小白。

   那独孤小白实已修行多年,苦于修道无门。如今有幸通宵达旦听了刘秀的诵读,触类旁通,早已领会大半。他飞身一跃,伫立于大丘之上,遥望远方沙尘遮天蔽日,耳听马蹄杂沓之声渐行渐近。

   他见那大军旌旗蔽空,势如奔雷,如一团黑云般压将过来,便施一个“阵”字诀,将那三万大军阻于丘下,使其不得前进半步。

   那追兵盘桓了二三日,知那刘秀有高人相助,暗中布了法阵无法通行,无奈之下只得退去。

   昆阳一役,刘秀用尽所学唤来暴雨狂风、飞火流星。他初入法门勉强为之,损耗了真元无数,所幸终以一万之师,破新莽百万大军,阵斩了大司徒王寻。同年,刘秀率绿林军如摧枯拉朽般

 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 攻入长安,王莽身死,新朝亦覆亡。

   不久,刘秀之兄刘縯被更始皇帝刘玄所杀。刘秀自忖命在旦夕,虽刻苦修习心法口诀,只因道行尚浅,真元又未恢复,所以终日忧愤,郁郁寡欢。

   邓禹见状,屏退了左右,拉住刘秀的左臂附耳道:“将军今有性命之虞,何不将仙翁亲赐锦囊打开一观,看其中有何良策,以助将军脱险?”刘秀如梦初醒,忙在内室中取出囊中书,见上面仅有四字曰:“登极河北”。

   既有仙人指路,刘秀随即便请命出抚河北。然而,刘秀之举让更始皇帝凭添了许多疑虑,进而竟起了杀心。更始皇帝急忙下诏书,命人将刘秀投入死牢,等候发落。

   原来这更始皇帝知刘秀兄弟二人手足情深,只想早日斩草除根,又岂肯放他东去?只是更始皇帝知道刘秀素来谦恭,口碑极佳,满朝文武对其称赞有加;又见刘秀不为刘縯服丧,上表道:“兄长犯上,秀亦有过,不敢服丧”云云,一时间犹豫不决,故而未能痛下杀手。

   一日更始皇帝午睡,朦朦胧胧间忽见一武将上前参拜,仔细看时,却愈加模糊不清。更始帝惊呼道:“你是何人?”那人答道:“君王莫怕,臣乃刘縯。”

   更始皇帝以为是怨鬼前来向他索命的,愈加地害怕,抖抖索索地问道:“刘将军意欲何为?”那人俯首再拜道:“我主乃真命天子,福寿永长,臣又岂敢存有二心?臣虽身死,不能侍奉左右,然而在九泉之下,臣亦无时无刻不思报效君王,以尽本分。”

   更始皇帝听罢,稍稍心安,道:“将军忠心可昭日月,令朕实为羞愧。将军此来必有要事,还请将军明言。”

   那人伏地叩首道:“我主圣明!我主虽登基大宝,高坐龙床,然而眼下天下纷扰,百姓流离,新莽余孽尚存,赤眉军之乱未平,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!臣在幽冥,常忧我主处境艰辛,而我却有心无力,故而日日叹息流涕。十殿阎罗念我忠义,法外开恩,特命臣以戴罪之躯,来人世拜见我主。今将阎罗法旨呈上,恭祝我主早日荡平宇内,一统江山!”

   说罢,那人向更始皇帝拜了三拜,躬身而退。

   更始皇帝突然惊醒,方知适才不过是南柯一梦。然而一低头,却见床榻之上有书信一封,急忙打开来看,只见书信中写道:“孤幽冥之主告皇帝陛下:经本王所查,这刘縯、刘秀兄弟乃忠君报国之士,可助陛下平定九州。现刘縯因过为君所杀,虽甚为可惜,实则天数使然,陛下无需愧疚。其弟刘秀尚存,其为人忠厚仁孝,陛下可安心差遣驱使,如有不力,可治其罪。恭祝万安!”

   更始皇帝看罢,以为神人示训,更加深信不疑,即下旨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、武信侯,命其带部将兵马出巡河北,剿乱灭寇,辅佐朝廷,不得有误。

   刘秀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,哪曾想竟峰回路转,如同做梦一般,方知冥冥之中皆有定数,心中念道:“仙翁诚不欺我也!”

   为免夜长梦多,刘秀忙率兵来至河北,便好似强龙入海,猛虎归山,兵马势力与日俱增。民心所向,不出三年,邓禹等将即拥立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称帝,是为光武皇帝。之后,平关中、收关东、复陇西、略川蜀,平定天下。

   那刘秀得了天下,果真谨遵仙翁的教诲,任贤用能,励精图治,爱惜民力,休养生息,一时间河清海晏,四海咸安,后世称之为“光武中兴”。

   刘秀去世时,遗诏曰:“朕无益百姓,皆如孝文皇帝制度,务从约省。刺史、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,无遣吏及因邮奏。”其谦恭仁厚可见一般。司马文正公赞曰:“自三代既亡,风化之美,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!”

   话分两头。再说那独孤小白,自从得了帛书真传,也便入了太乙玄门,以道家正宗自处。他本就天资聪慧,加之终日修习功课,不敢有丝毫懈怠,故而修为大有长进。为报刘秀所惠,几次于暗中施以援手,助其转危为安。

   此后九百余年间,独孤小白朝齐云,参武当,拜龙虎,访青城,游遍三山五岳,求教仙师无数,道法终得大成。

   千百年间,独孤小白几经朝代更迭。每逢乱世,他便施法拯救黎民百姓,救苦济厄,大慈大悲,百姓亦以神仙视之。年深日久,狐仙救人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,成就了一个传奇。

   (本章完)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仙侠一剑祭红尘 第一卷 洞仙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