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回 风住尘香花已尽

+A -A

  “大哥保重,云弟此去经年,他日有缘再会!”馆陶街口,高泰云率数十名弟子,正同宗泽辞行!

   “贤弟也路上小心,以后安顿下来,还请通知大哥!”头戴折角巾的宗泽,拍两下高泰云的肩膀,也回礼道。

   “世间贼人多的是,想轻易要我命,那也得崩完他爪牙。宗大哥,小弟去也!”高泰云翻身上马,众人渐行渐远。

   实际上,高泰云去登州根余山,本不必绕行到此处。只因他沿着运河,要布局歇脚亭,把茶盐卖向北方草原。

   这馆陶西北前行两百里,就是太行山。北方一路行来,都是平原,风沙颇大。

   如遇兵荒马乱的年月,他的暗探和弟子多,都是需要随着迁徙人群,分散到各处大山里。

   真宗时期,大将杨廷昭护塞守边,在保州构筑了树林和水泊防线。

   数十年来,宋辽之间,战事虽无,但北宋一直严加防范北方起兵。

   失去燕云十六州后,开封北方是无险可凭的大平原,非常有利于契丹人的骑兵作战,这让北宋军队苦不堪言。

   为了阻止契丹人南下,北宋朝廷昭令北境军卒,在平原栽树,用密林来阻挡敌骑。又在平原修陂围塘,改造原来的水泊,以此来阻挡敌人。

   在保州防御使杨延昭的带领下,杨延昭组织军民,贯通滹沱河和多处淡水湖,使北境水域横广三十余里,纵百五十里,而水深丈余。

   而大莲花淀、洛阳淀、牛横淀、康池淀、畴淀、白羊淀等天然湖泊,深不可行船,浅不可徒步,对其后金国骑兵依然是天然防线。

   虽然高泰云知道中原大势,但他如今是自身难保,四处逃命。

   他的二弟子穆虎臣率百余外门弟子,已经到达寿张县。

   高泰云带着弟子们,顺着馆陶东,准备下登州海边,顺路去郓州寿张县。

   在郓州寿张县,他让几个弟子进城买足干粮,继续策马南行。

   这个月正进入冬季,沿途看到路边不少的秋花凋零,空中尘土飘着似有似无的花香。

   行得一个时辰,风沙渐停,来到一处水面。

   远望水面中间的岛屿,周围芦苇丛生,港汊众多,水泽连天,梁山泊果然是处好地方。

   只不过,看那水面最高只有四峰,才百余米高,不是很险峻。

   此处是馆陶县南三十五里,名梁山泊,周方数百里。

   北宋末年,山东盗贼宋江做乱,转掠十郡。其兵首先选中此处,他要看水泊梁山,是否有可设玄坛之处。

   “巨泽渺无际,齐船度日撑。渔人骇铙吹,水鸟背旗旌。”大宋名士韩琦的这四句,正是说的梁山泊。

   八十年前天禧三年,黄河决口滑州,岸摧七百余步,水漫溢州城,历澶、濮、曹、郓各州,注成梁山泊。

   二十多年前,听徐州富商说,黄河决堤曹村,泛于梁山泊,溢于南清河,汇于徐州城下。涨不时泄,州城将败,富民争出避水。

   黄河这两次改道,让梁山水泊已宽达四百余里,壮丽无比。

   “师尊,这是附近渔民!”穆虎臣在让施礼,他已经寻得数十艘渔船。

 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 “老人家,这对面山峰有什么人?”高泰云打量着这个渔民,稽首施礼问道。

   后世,见多梁山好汉手段,那些水贼最喜蒙药凿船,他倍加小心。

   “山上有个庄子,叫什么赤霞庄,有一些拿刀使棍的汉子。”那老渔民说道。

   “好!多谢老丈人!“

   “我等先不必上船,虎臣,你在附近寻高处,建个营地!”他的弟子都年少,实在不宜贸然上梁山。

   “喏!”众弟子都应声道。

   梁山虎头峰上,一名十七八岁的青年,身着青色劲装,正在茶树底练剑,茶花被剑风荡起,又被刺削绞震,落英纷纷。

   树旁几株木芙蓉,也开花儿了,芙蓉花旁站着一名少女,玉容姣艳,身穿藕色纱衫,身形苗条,长发披向背心,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。

   美貌少女妙目望着那青年,眉头一颦一蹙。周围似乎花儿失色,就算空气也很忧伤。

   “主公,王姑娘,山下寿张县传来消息,有人在寻探梁山泊!”一名粗豪儒袍汉子进来,向树底抱拳施礼!

   “唰唰唰!”那青年闻声,舞完最后剑式,提剑快步过来。

   “公冶大哥,那些是什么人?”青年收剑问。

   “听口音很杂,像是陕甘和蜀地的人,都是少年,有百余名!”那汉子道。

   “少年?表妹,你怎么看?”青年也疑惑,他转头看向树旁少女。

   “表哥,月前听闻奇事。雪窦山六僧飞书武林,要追杀妖道凌云子,听闻此人是玄门掌教,专收少年弟子。”那少女声音清脆,如黄莺过耳。

   “嗯,有可能是玄门!公冶大哥,我们去山庄大厅商议!”那青年吩咐汉子,然后转身点头示意女子。

   洛阳城里一处宅子,后院传有阵阵读书声。只见一名少年,身着儒衫,正在闭目背书。

   他面前是个少女,正坐石桌旁,把书出神。玉带素衫,肩披飞纱,容貌娇憨,正是美少女邵敏。

   “小妹,你又在想那小子,没帮我看书啊?”那儒衫少年停了下来,苦恼的看着少女。

   “三哥,你说云哥哥到哪儿了?”邵敏问那少年,原来是他的三哥邵传。邵氏几兄弟已经得知,小妹将被许配高泰云。

   “从陕州回来,你就每日念道这个,放心吧,高家的人传信,提亲的人已快到眉山了。”邵传笑眯眯看着她。

   “哼,三哥又来取笑我,不理你了!”邵敏红了脸,把书扔给哥哥,跑出了院子。

   父亲前日告诉了她,陕州玄坛传信洛阳邵氏,天南高氏提亲队伍将近眉山。

   “哎呀!妹子,别走啊,我还没颂记完这两篇啊!”邵传跳着脚在后边喊。

   “啊,李姐姐,你怎么来了?”邵敏刚到前厅,发现一名美艳青春的二八女郎。

   “嘻嘻,我又来找你,寻些酒喝!”原来,这女子名李清照,世居洛阳素有奇才。

   其父李格非,同邵伯温相熟,是苏轼学生。她写的一手好词,少女时已名动中原。

   “我又不喝酒,你喝酒找我父亲要,他有云哥哥送的好酒,还有两百多坛!”高泰云送的酒,邵伯温也很喜

 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 欢喝,让雇人带了很多坛回祖宅。

   那女子有个嗜好,爱品好酒。月初,邵伯温进京祭祖,她上门拜访。喝了高泰云留下的酒,对那酒赞叹不已。

   前几日,听得邵敏将被提亲,李清照品酒回府后,得佳词,送来一纸给邵敏,曰《如梦令》:

   昨夜雨疏风骤,

   浓睡不消残酒。

   试问卷帘人,

   却道海棠依旧。

   知否,知否?

   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 李清照对邵伯温的好酒,记挂在心。她每日前来,邵敏同她是闺中好友,自然知道她来做什么。

   “嘻嘻,这八字还没看,叫得这般亲。要不你拿几坛酒,姐姐我为你参详一下你的八字。”李清照打趣着这妮子。

   “嘿,我的亲事父亲做主,你问他去呗!不就是酒嘛,我给你取两坛,让人给你温着!”邵敏转头,让门口丫鬟去令人取酒。

   青唐城外,羌人月余围而不攻,前日突然散去。

   城内陇右都护府,都护王赡正疑惑,派人出城。却是得邈川城援军,率军前来的是宇文胄,还有枢密院传令使。

   接大宋皇帝昭,令他退军邈川城。青唐城交给羌人的首领治理,由巴金岭的节度使赵怀德前来,招抚其羌地旧部。

   王赡终于松了口气,这节度使正是青唐旧土司大陇拶。同赵怀德的部将阿蒙结对扣虎符,互相交接城内关防。

   他下令都护府的文书,封存城内钱粮府库,给节度使的使者多罗巴。

   王赡率数千宋军,点炮出营,行往湟水北的邈川城。

   一路上,看到龙支城外的那些通道断绝,暗自心惊。

   难怪援军迟迟未到,外部通往邈川城唯一的通道,就是秉灵寺桥,可已被羌人隔断,青唐城如果守下去,就是孤城。

   在龙支城外,他看到城头羌人怒目而视。众多羌人情绪激动,拔刀扔石头,对他这部宋军异常憎恨。

   这也难怪,他捕杀羌人无数,青唐城血流量成河。

   当初,王赡在青唐城,铁血镇压羌人反叛,也算是止小儿夜哭之辈。羌人是恨不得食其肉,拔其皮而寝。

   凤翔府法门寺,信徒众多,香烟缭绕,有一少年正在精舍,同主持商议佛法。

   “禀告太子爷各主持,佛门飞信,在铁门寺发现玄门踪迹!”有寺僧领了暗探

   法门寺,位于陕州府城外二十余里处,始建于东汉。

   汉明帝十一年,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,木塔四层,塔下设有地宫。

   唐代李渊亲自监修,寺内地宫存放着棺木。赵佶登基后,亲书“护国皇寺”。

   传闻,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,内有金瓶,瓶内盛佛祖指骨舍利。

   木塔名叫“真身舍利宝塔”,因塔而建寺,原名阿育王寺。释迦牟尼佛灭度后,遗体火化结成舍利。

   千多年前,阿育王统天竺国,为弘扬佛法,将佛的舍利传入中土。

   武林秘传,寺内有八重宝函和数千件珍宝。不时有武林人士夜探其中,但寺内高手如云,盗者有去无回。

   (本章完)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重生天龙被段誉追杀 第二十四回 风住尘香花已尽